Open Access
Journal Article
by
Siqi Zhou
JAS 1(1):4; 10.71290/jas01010004
Abstract
19世纪70年代,杜林以《哲学教程》构建出“终极原则”体系,对德国古典哲学进行机械拼凑,并颠倒“存在—思维”的关系,其哲学虚无主义倾向不仅造成理论界的思想混乱,更对工人运动造成严重干扰。恩格斯在《反杜林论》中集中展开批判,既是对这一错误倾向的彻底清算,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化阐释的重要契机。在当代语境下,哲学虚无主义以数字资本主导下的“数字绝对主义”重现,以“数字世界模式论”企图消解客观实在性与真理的历史性。基于此,论文立足恩格斯《反杜林论》文本,深入剖析杜林对哲学史资源的机械拼凑、“世界模式论”的唯心主义预设、“终极真理观”对群众接近真理路径的阻断,揭示恩格斯通过“本体论&mdash
...
19世纪70年代,杜林以《哲学教程》构建出“终极原则”体系,对德国古典哲学进行机械拼凑,并颠倒“存在—思维”的关系,其哲学虚无主义倾向不仅造成理论界的思想混乱,更对工人运动造成严重干扰。恩格斯在《反杜林论》中集中展开批判,既是对这一错误倾向的彻底清算,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化阐释的重要契机。在当代语境下,哲学虚无主义以数字资本主导下的“数字绝对主义”重现,以“数字世界模式论”企图消解客观实在性与真理的历史性。基于此,论文立足恩格斯《反杜林论》文本,深入剖析杜林对哲学史资源的机械拼凑、“世界模式论”的唯心主义预设、“终极真理观”对群众接近真理路径的阻断,揭示恩格斯通过“本体论—认识论—方法论”三重批判,确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根基、辩证规律与当代价值转化。这一研究,不仅为厘清马克思主义与唯心主义、形而上学提供理论借鉴,更对抵御当代数字虚无主义、探索数字资本时代的治理路径具有重要实践意义。